中国、菲律宾及泰国性少数人群面临的职场歧视报告

2018年6月27日

联合国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很高比例的性少数人群(21%的中国受访者;30%的菲律宾受访者;23%的泰国受访者)都曾在职场由于其性取向、性别认同和表达以及性征而受到骚扰、霸凌或歧视。

研究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国际劳工组织联合开展,并于今日伦敦大学亚非学院举办的酷儿亚洲大会上发布结果。本研究包含一项案头调研、1571名受访者的定量数据和151名国内参与者重点访谈的定性数据。这份题为《性少数人群与就业:在中国、菲律宾和泰国基于性取向、性别认同和表达以及性征的歧视》的报告向各国政府、私营部门、民间社会、多边机构和非政府组织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建议,推动各方采取行动以改善性少数人群面临的职场环境。

体面工作是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之一,也是后2015年发展议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议程的核心是平等和无歧视原则。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亚太区域办首席政策项目支持官Jaco Ciciller说:“体面工作是性少数人群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与他们社会经济赋权和公共事务参与的能力密切相关。在工作场所对性少数人群的歧视也是实现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不让任何人掉队’承诺的一个核心挑战。”

在研究中,受访者谈及了在工作场所的各种负面经历,包括针对性少数人群的玩笑、诽谤及流言蜚语等,或针对他们着装、行为及语言的负面评价。

有大约10%的中国受访者、21%的菲律宾受访者和28%的泰国受访者表示,他们曾因性取向、性别认同和表达以及性征而失去工作机会。在中国、菲律宾和泰国,有超过三分之二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曾在招聘广告中看到明确表示不接受他们的性取向、性别认同和表达以及性征的内容。

国际劳工组织高级技术专家Kofi Amekudzi表示:“雇主应当认识到,包容性少数人群并不仅仅是一种正确的做法,还具有重要的商业意义,使其企业具有其他公司所没有的竞争优势。在工作场所包容性少数人群意味着保护他们的工作权利、尊重并重视他们的人权。”

有证据表明,一些推行性少数包容政策的工作场所已经显现出其积极影响。保护性政策越多,工作场所的歧视现象就越少,性少数人群的工作满意度也就越高。更加开放和积极的工作场所能够提高性少数员工的满意度和忠诚度,并提高生产力,同时改善企业形象。

香港中文大学性学研究项目组长、本研究的作者孙耀东先生表示:“为性少数员工创造更好的工作环境有利于国家经济、公司、组织和各个部门的发展,也可以改善性少数人群及其家人的收入和社会福利。”

报告还强调,这三个国家在工作场所歧视方面的法律保护非常有限,而且性少数人群通过内部政策寻求帮助的途径也很少。只有5%的中国受访者、20%的菲律宾受访者和17%的泰国受访者表示其雇主有针对性少数歧视的正式投诉程序。

在研究涉及的三个国家当中,只有泰国有全国性法律保护由于性别表达受到歧视的群体,即《性别平等法案》B.E. 2558(2015)。在菲律宾,某些地方对性少数群体提供比较有限的法律保护,仅有5个省、15个城市、1个镇和3个村提供法令或其他法规保护公民在工作场所不受基于性取向、性别认同和表达以及性征的歧视。目前,中国的劳动法还没有专门为性少数群体在工作场所受到的歧视提供保护。

下载报告:

《性少数人群与就业:在中国、菲律宾和泰国基于性取向、性别认同与表达以及性征而出现的歧视》英文版

信息图表英文版

专题简介英文版

如需获取更多信息请联系

Ian Mungall,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亚太区域办艾滋、健康与发展项目分析官

ian.mungall@undp.org | +66 909710908